平凉
李攀龙〔明代〕
春色萧条白日斜,平凉西北见门涯。
惟余青草王孙路,不入朱门弟子家。
宛马如云开汉苑,秦兵二月走胡沙。
欲投万里封侯笔,愧我谈经鬓有华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太阳斜照,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,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。
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青草萋萋,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,已不见踪迹。
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,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。
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,封侯显赫,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斑白了。
注释
平凉城: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,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,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,嘉靖时复弃哈密、河套,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。
汉苑:原指汉朝马苑,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。平凉府西有群牧监。
简析
《平凉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以春色萧条、白日西斜,营造出一种落寞与苍凉的氛围;颔联以青草萋萋的王孙路表现出历史沧桑之感;颈联用“宛马如云”的汉苑盛景与当今即将向西胡征战的明朝军队作对比;尾联表达了诗人欲投笔从戎、建功立业的雄心,但同时又因年岁已高、鬓发斑白而感到惭愧。全诗感慨深沉,流露出老大无成、壮志未酬之感,具有相当的历史厚度。
李攀龙
李攀龙(1514—1570)字于鳞,号沧溟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明代著名文学家。继“前七子”之后,与谢榛、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,为“后七子”的领袖人物,被尊为“宗工巨匠”。主盟文坛20余年,其影响及于清初。 1428篇诗文 29条名句
鼠技虎名
江盈科〔明代〕
楚人谓虎为“老虫”,姑苏人谓鼠为“老虫”。余官长洲,以事至娄东,宿邮馆,灭烛就寝,忽碗碟砉然有声。余问故,阍童答曰:“老虫”。余楚人也,不胜惊错,曰:“城中安得有此兽?”童曰:“非他兽,鼠也。”余曰:“鼠何名老虫?”童谓吴俗相传尔耳。嗟乎!鼠冒老虫之名,致余惊愕欲走,徐而思之,良足发笑。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!至于挟鼠技而冒虎名,立民上者,皆鼠辈也,天下事不可不大忧耶?
秣陵
屈大均〔明代〕
牛首开天阙,龙岗抱帝宫。
六朝春草里,万井落花中。
访旧乌衣少,听歌玉树空。
如何亡国恨,尽在大江东!